书画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我已经连续参加两次卢浮宫中国选区的画展活动了,每年一度的画展,不光是为了展示自己的作品,最主要的是每一次必须要把自己的新作品、新的精神面貌展示出来。美术创作呼唤着精品工程的出现,全国各地画家对到底该画什么、该怎么画这个问题,许多人无疑有着认真思考和实践操练。关于中国画走向和发展动态的探讨话题,向来都惹人注目。
中国画的历史传承和发展规律决定了它不可能做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的突进;再发展也是在坚实传统基础上的发展,再创新也是在厚重历史积淀上的创新。当前局部的一些怪现状是:很多的画家喊着创新、叫着发展,却又处于“古不出新意、新不出古意、古不出古意、新不出新意”的普遍状态。有社会良知、追求进步的画家,都充满创新的渴望。那么,中国画的创新以什么为标准呢?有人陷进材料创新的窠臼,研究纸张、颜料等的改变,以至于专家都迷惑了,到底是中国画还是中国画式油画及其他;有人为了迎合评委的口味,搞大立意、大尺寸、大构图,等等。其实,历史留名的作品如今天般大尺寸的不多。创新要求我们的并不多,多了也不现实,多一厘米就可以破纪录,站上新高度。十届全国美展,山东一位女画家,把她的花底下加了一块小碎布,于是,评委和全国观众的眼就亮了一下子。因此,对于艺术家来说,基于实践基础上多思考、多实验,往往可以获得在大展上露面的机会。
我画国画非常注重实践,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写生绝不是仅指面对实物作如实描写的过程,还应该包含从观察对象的生态中获得感受,并捕捉这些感受的过程,也应该包括通过对观察结果的理解和记忆来增进画家主观感受能力的过程,更应该包括将观察结果和感受溶合而还原成不脱离实际对象的艺术造型并表达出来的过程。正因为中国画家很早就从理论上较系统地、自觉地认识到了写生的这些过程及要求,并在长期的发展中不断沿着这些方面去开拓和加深认识,才使中国画形成了既非纯客观写实又非凭空臆造的“似与不似之间”的造型特征,长期保持着自成一格的特殊面貌。中国画写生具体说来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指对实物以取舍的方式进行描绘的过程,二是指通过有目地的观察,把对象的形象及神志记忆在脑海的过程。所以中国画家能不看着对象作画,就是依靠平时观察物象的积累,特别是经过反复写生积累的结果。如果仅以西洋画的写生方式来进行国画写生,那就很难体会到中国画的造型方式,也不易理解到民族艺术的造型规律。
在不同时期画风不断求新求变,就是在每幅重要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也是在不断地求变求新。宏阔多变的视野、纵横驰骋,雄健奔放的风格,以及浓郁的时代特色,永远是我作品的基调。实践与创新是我搞艺术创作的源泉与动力,谢谢大家!
2012.9.26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